2023年开年之际,随着疫情防控放开,市场经济迎来了明显复苏。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抢占先机,为全年发展积蓄动能,全国各地企业都在加大复工复产的力度,与之相对应,用人需求也开始骤增,招揽更多优质人才成为了许多企业的重中之重。
转眼“金三银四”招聘旺季将至,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而言,又将迎来一场没有硝烟的“决斗”。如何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更低的风险吸纳所需的各类人才,成为摆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面前的一道命题
那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已有许多企业提供了样板案例,通过使用电子劳动合同,代替纸质劳动合同,进而提高劳动合同签署效率,并且满足各类签署场景,从而助力人力资源部门实现降本增效。
01、电子劳动合同的四大优势
1、助力企业、机构迈出电子化签约的重要一步
为了更贴近企业的电子劳动合同实际需要,电子合同签署平台,可以与企业HR人事管理系统或者OA办公系统无缝集成;在不改变原有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情况下,HR可以在人事系统发起电子合同给到员工签署通知,双方签署完成后,系统可以实时查看且下载相关文件内容。员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或登录电子劳动合同平台,进行实名认证、意愿认证后,即可进行电子合同的签署;员工签署后可在平台下载、查看已签合同、文件。
另外,企业也可以直接使用长安签的合同签署,HR可以直接在合同签署平台注册后,完成电子劳动合同签署工作。
2、减负增效,打通“入转调离”全生命周期电子签署
为HR“减负”,实现批量发起、批量签署合同,合同管理,可覆盖员工“入、转、调、离”全生命周期。借助长安签电子合同、身份认证以及数据存证等一体化服务,全程身份保障、有效防篡改,符合企业、机构法务合规强要求,确保在线签署的电子劳动合同与纸质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极大提高HR工作效率。
3.支持批量发起、签署合同,轻松应对大批量入职
在合同签署阶段,平台支持批量发起、批量签署。同时针对员工签署,实名鉴别签署方的真实身份、真实意愿;员工可选择在PC端、手机端等多终端实现电子合同的签署。
4、电子化用印,提高效率巧避风险
实现企业印章线上统一管理、审批调用。有效满足内部部门日常签字盖章需求的同时,也能实现外部线上签约。
同时,管理人员可经由系统授权各地分支或下属机构使用印章,谁用了印章,什么时候用了印章,用在哪里了,用印记录清晰,一目了然。
02电子劳动合同合法吗?
《电子签名法》第十四条: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则从官方对电子劳动合同的合法性给予了认可。《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第二条明确指出:依法订立的电子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电子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03、如何订立合规的电子劳动合同?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下文简称《指引》)可作为企业及机构建立电子劳动合同合规制度的重要参考,指导企业、机构在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时有效减少法律风险。这里,我们列出几项重点条文来说一说。
1.电子劳动合同需通过订立平台订立
《指引》第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电子劳动合同的,要通过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订立。
这点其实很好理解,简单来说,就是用人单位不得直接和劳动者签订电子劳动合同,必须要通过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来订立,否则合同就无效、不合规。
2.严格限定订立平台技术要求
《指引》严格限定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所具备的技术要求:
《指引》第四条指出: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要通过有效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劳动合同订立、调取、储存、应用等服务,具备身份认证、电子签名、意愿确认、数据安全防护等能力,确保电子劳动合同信息的订立、生成、传递、储存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满足真实、完整、准确、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要求。
《指引》第十六条指出: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要留存订立和管理电子劳动合同全过程证据,包括身份认证、签署意愿、电子签名等,保证电子证据链的完整性,确保相关信息可查询、可调用,为用人单位、劳动者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查询和提取电子数据提供便利。
电子合同签署服务平台,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电子签章服务平台:“数字认证、电子签章、时间戳、电子合同、数据保全”,可提供可靠的网络实名认证、数字证书认证与管理、电子印章与管理服务、时间戳服务和电子数据保全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电子签名服务,保证合同内容的真实、完整、准确、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要求,加强电子劳动合同的“原件”属性。
3. 明确多重核验手段,确保合同效力性
《指引》第七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确保向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提交的身份信息真实、完整、准确。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要通过数字证书、联网信息核验、生物特征识别验证、手机短信息验证码等技术手段,真实反映订立人身份和签署意愿,并记录和保存验证确认过程。具备条件的,可使用电子社保卡开展实人实名认证。
《指引》第八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要求、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和密钥,进行电子签名。
《指引》第九条:电子劳动合同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署可靠的电子签名后生效,并应附带可信时间戳。
以上总的来说,即规避参与主体错误身份、虚假身份、失效身份等风险,确保身份可信,不可仿冒与否认,实名认证是合规合法电子劳动合同的关键点。
经济回暖,万业复苏。“金三银四”转瞬将至,各类人才流动高峰期来临之际,电子合同签署平台将以便捷易用、安全高效的电子合同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及各类机构人事管理降本增效,广纳贤才。